2020年10月12日,江苏泰兴市第三高中门口,徐女士像往常一样等待着自己的儿子小朱放学。傍晚时分,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,徐女士远远地看到儿子,热切地招呼着他。走近后,她却发现小朱神情有些异常,情绪低落,且没有背平时的书包,手中只紧握着两张纸。小朱告诉妈妈,最后一节课作业已完成,所以没带书包回家,而手中的纸是抄错的题目,打算回家再好好复习。
回家路上,气氛突然变得微妙,小朱反复问妈妈:“你上班养家,累不累?”这句话让徐女士心头一暖,她温柔地说:“为了你,我和你爸再苦再累也不怕。”儿子没有再言语,反而搂着妈妈的腰,头靠在她肩上,徐女士当时以为儿子只是疲惫,便慢慢地开车回家。回到家后,小朱拒绝吃晚饭,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。徐女士忙完家务后,也去了自己的房间休息,没想到这一夜成为了永别的前奏。
展开剩余84%第二天清晨,徐女士像往常那样叫儿子起床,却发现房间空无一人,床铺也未见有人休息过的痕迹。她急忙掏出手机拨打儿子的号码,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,但接电话的却是超市的工作人员。对方告诉她,这部手机被人放在超市的储物柜里,旁边还附有一张纸条:如果三天无人来电,请联系他的妈妈。徐女士心中一紧,立刻报警。警方调取附近监控后发现,凌晨1点多,小朱离家出门,先去了超市,逗留片刻后径直走向附近一座大桥。监控显示他上了桥,却未见他下桥的身影。
警方赶到桥上搜索,发现了小朱遗落的外套和鞋子,但人影全无。三天后,即10月16日,警方终于在徐女士家附近的河里打捞出小朱的遗体。现场情况和手机留存的线索基本排除了他杀可能,判定小朱是自尽。消息传来,徐女士和丈夫心如刀绞,孩子才刚刚读高二,还不到17岁,为什么会选择轻生?
整理儿子的遗物时,徐女士在两张纸中找到了那封遗书。遗书写给班主任焦某、一位姓吴的女同学以及父母。最醒目的是开头那行大字:“从此再无高二11班小朱。”徐女士读着遗书,逐渐揭开了儿子内心的痛苦:因为早恋,小朱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。遗书和同学证言显示,早恋对象正是那位吴姓女生。高一时,焦某作为班主任多次劝阻两人,吴姓女生主动拉开距离,但小朱仍执意挽回这段感情。
焦某对小朱加强了教育,采取的手段包括言语羞辱、与其他老师联合嘲讽,甚至体罚。据同学们证实,焦某曾专门准备棍子体罚小朱,甚至把他的屁股打肿。小朱为了不让家人担心,忍痛隐瞒受罚的情况。徐女士当时只以为是儿子犯了错,叮嘱他在学校要乖巧。如今看着遗书里老师的辱骂字句,她几乎崩溃,痛惜如果能早点察觉儿子的异常,也许悲剧能被阻止。
虽然遗书中将自杀原因归结为老师不允许他和吴姓女生交谈,但徐女士认为,焦某对儿子的态度很可能夹杂着“打击报复”的心理。事情起因于小朱刚上高一时,焦某提出举办补课班,徐女士认为家里经济拮据,也觉得没必要,便没让小朱报名。此后,焦某对小朱多有针对,常在班里找茬。翻查小朱的社交软件,可以看到他和吴姓女生之间虽相互鼓励学习,但更多的是控诉班主任的为难和嘲弄。
焦某的“杀鸡儆猴”行为显而易见,借小朱的遭遇警示其他学生必须参加补课。尽管小朱曾向家里反映被针对,但徐女士误以为这是老师督促孩子进步,没有及时沟通,只安慰了儿子。升入高二后,母子二人以为终于摆脱了焦某,但没想到文科班的小朱依旧被分在了焦某班级。焦某见到他时,冷冷说出“怎么又是你,我不想看到你”,严重伤害了小朱的自尊。
到底是老师出于打击报复,还是出于劝阻早恋,这些都需通过遗书和同学们的证词来厘清。升入高二后,小朱的成绩有所提升,令徐女士欣慰。然而,好景不长,儿子还是选择了自杀。遗书中写道,焦某不让吴姓女生再和他交流,坚定了他晚自习时的决定——自尽。小朱哀叹老师夺走了他的“白月光”和救赎,让他今后无法堂堂正正地和女孩在一起。
从遗书和社交媒体内容来看,伤害小朱最深的,除了禁止早恋,还有焦某对他的嘲笑和轻视。焦某曾对吴姓女生说,小朱没出息,长相不好,成绩也不好,喜欢他是“眼睛有问题”,这类带有严重人身攻击性质的话语,来自老师口中,对正处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极具伤害。焦某还用这些话劝导其他同学,使小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厌世。
渐渐地,小朱对老师产生了抵触,情绪变得悲观,甚至在课桌上刻下“从此11班再无朱X”的字样。在QQ空间里,他曾写下一条仅自己可见的说说:“如果我死了,就是班主任逼死我的。”来自老师的辱骂和轻视成为他沉重的负担,晚自习时女同学的疏远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写下遗书后,小朱在心里对父母充满了愧疚,虽然长大后父母管得少,但他仍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。他做出这样的决定,心中充满矛盾和无奈。读完遗书,徐女士痛不欲生,她曾在儿子失踪后拨打焦某电话,却感到对方态度冷淡,匆匆几句便挂断,令人疑窦丛生。查看儿子手机后发现,遗书曾发给焦某,按理说老师收到如此强烈的信号,应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并采取措施,但焦某既未联系,也在徐女士来电询问时匆忙挂断电话,行为令人费解。
小朱出事后,徐女士曾多次向学校反映老师和儿子之间的纠纷,却迟迟没有回应。学校方面虽在网络平台发布过关于事件的更新,确认小朱身份并宣布焦某停职调查,但不久后相关内容被删除,背后的操控不言而喻。小朱安静地躺在殡仪馆,10月21日,徐女士向信访部门反映情况,随后教育局联系了她。10月23日,家属、学校和教育局三方开会,焦某责任问题未被提及,学校提出7万元的人道主义赔偿,远低于徐女士要求的130万元,三方未达成一致,事件陷入僵局。
多次尝试联系焦某、学校及教育局的记者均无果。10月31日,官方联合调查组公布结论,否认焦某有偿补课和体罚行为,所谓体罚用棍、打肿小朱屁股等说法来源于一篇无确凿证据的文章,作者对此表示悔意。关于老师“针对”小朱干涉早恋的指控也未被证实。官方表示,确实存在早恋,但焦某仅对两人进行正常谈话,无使用语言暴力。
官方通报让事件表面平息,但人已逝,无法复生。更应深思的是如何防范类似悲剧再度发生,如何让孩子们在成长路上得到真正的关怀与尊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州炒股配资公司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